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【高考志愿】城市、学校、专业番位之争

 ·  ☕ 7 分钟

这几天,全国各省高考成绩陆续放榜,接着便是紧张刺激的志愿填报环节。影响志愿填报因素有许多:成绩、排名、加分项、定向招生、城市、学校、学科、专业、家庭背景、经济状况等等。

首先,如果分数足够高的话,毫无疑问首选北大和清华。然而并非所有学子都能上北大清华,不同的考生有不同的情况。如果你是考生,老师当然希望你能上的最好学校、名校、985或211;父母或亲朋则可能希望你报省内或者离家近的学校;而你自己可能希望去个有5G网络的城市、妹子扎堆的学校…

去除分数、家庭背景、经济条件等个体差异化的因素,大家广泛讨论的三个重点是:城市、学校、专业。在考生无法兼顾这三者的情况下,其优先级权重按排列组合一共有6种情况:

  • 城市 >  学校  > 专业
  • 城市 > 专业  > 学校
  • 学校 >  城市 > 专业
  • 学校 >  专业 >  城市
  • 专业 >  学校  > 城市
  • 专业 >  城市  > 学校

这6种志愿填报优先级方案都自有其适用性,孰轻孰重,我们逐个来看:

城市

这里说的城市包括北上广深、省会城市以及经济发达的区域。

最近一个短视频火爆网络,是2017年京东老总刘强东在母校宿迁中学的演讲视频。

他在演讲中说到:“那一年我所有的志愿,只报了两个城市,就是北京和上海。老实说,对于我来讲,上什么学校不是最重要的。我一定要去中国最大的都市去上学。因为我坚信在那,我可以站得更高,我可以看得更远,我还可以走得更远。”

为什么刘强东笃定要去北京上海? 因为大都市环境能让他站得高、看得远、走得远(当然明尼苏达除外)。这三者层层递进,首先登高方望远,望远才能行远。

我没有刘强东这么大的格局,从具体的角度谈一下对城市的优缺点。

优点:

  • 首先,城市教育资源相对丰富。一般好的大学都在一线或省会城市。并且数量上也多一些,一个大城市可能有10所高校,而中小型城市最多2-3所大学。大城市基本都在砸钱办高等教育,分配到老师和学生上的软硬件资源,无疑多于中小型城市高校。相反,偏远地区学校缺乏吸引力,流失了很多优秀的教师与生源。
  • 再则,城市不仅能长见识,也更好玩一些。求学早已不是“两耳不闻窗外事,一心只读圣贤书”,繁华都市,同样也要用心感受。比如,大城市的live演唱会、旅游打卡的地方,就比小地方要多。
  • 最后,实习/就业/发展机会较多。城市的经济体量与企业数量规模是成正比的,企业多,就业机会就多。好多企业做招聘宣讲,也只去一些大城市。比如,你学文艺的,想通过选秀节目出道,也还得去大城市参加海选。并且,经济发达地区的薪资也比不发达地区要高出不少。

缺点:

  • 分数不骗人,大城市高校录取分数相对要高。好的城市,大家趋之若鹜。同样的分数,能去西部一本院校,但不一定能去好城市的一本。
  • 消费高。城市消费水平相对高一些,我也在大城市求学,我的解决办法就是不消费。
  • 房价高。好多大学生毕业后,倾向于留在当地城市,这些城市房价一般远高于薪资水平,给人非常大的压力。

学校

选学校,一般有两种思路,一种是学校排名优先,一种是重点专业优先。

名气较大的大学,有精良的办学条件,有众多的著名教授、学者和国家级研究机构等优势,而且学校的文化能影响孩子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。毕业以后人脉、社交圈也很重要,大学里面认识的老师和同学,都是他们以后的宝贵财富!

优先考虑985、211、双一流高校。虽然教育部早已发文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、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,但实际很多用人单位还是限定985。211高校招聘。

在学校排名同样的情况下,可以了了解一下学校生活环境、住宿条件、风景、名人校友等周边条件。

如果本科没有进入名校,也没有关系,可以通过考研进入名校。现在研究生扩招了,考入的概率变大了。


专业

专业很重要也很不重要。有以下几个特点:

  • 过时的专业,会慢慢消亡,永远不会再热起来。比如说,会计、机械等专业。
  • 现在热门的专业,将来不一定热门。
  • 未来很火的专业,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物联网、生物医药、高新材料等。
  • 本科教育是通识教育,专业知识并不深入。
  • 很多毕业生工作的内容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。比如,我是学教育的,最后从事软件开发,我旁边工位的软件工程师,本科学的是兽医。
  • 但是好多工作岗位又要求专业对口,比如国家公务员考试,你不是对应专业,都没办法报上名。
  • 大部分学生并不明确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行业,所以在填报志愿时,都会勾选上服从调剂。有可能就会被调剂到自己不喜欢的专业。但好在现在大部分高校都提供转专业的渠道,也可以修双学位。

那么,是优先选择学校,还是选择好专业。百度老总李彦宏的高考志愿值得借鉴。

在填高考志愿时,李彦宏大笔一挥,将第一志愿填了北京大学,可是专业并不是选择热门的计算机专业,而是报了冷门的图书情报专业。当时计算机专业是非常火爆的专业,因此全国报考北京大学这个专业的学生特别多,千军万马挤独木桥之势已悄然形成,鹿死谁手未可知。在这个时候,李彦宏审时度势、知己知彼,弃热门而报冷门专业,对考上北京大学有了十拿九稳的信心。

进入北大后,李彦宏在学习好图书情报学专业的前提下,努力学习计算机。1991年,23岁的李彦宏考取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计算机系的研究生。曲线救国式的完成了计算机求学之路。


城市 > 学校  > 专业

吴军博士在其著作《见识》第九章大学之道中给读者做了填报高考志愿的建议,是“城市>大学>专业”。

吴军博士:填报高考志愿的建议 – 码中人

吴军,生于1967年。博士,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约翰霍普金斯大学。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、原腾讯副总裁。计算机科学家、畅销书作家、硅谷风险投资人。著有《数学之美》、《浪潮之巅》和《文明之光》等。

其观点摘录如下:

  • 如果不能进这些大学(如中国前10-12的顶级大学),或者不能进入它们的好专业怎么办?这时我觉得地点最重要,优先挑选中国经济发达的地区。
  • 如果分数不够,与其去挤所谓的热门专业而选择一个相对差的学校,还不如选择一个好一点的大学排名靠后的专业,当然前提是不反感这个专业。
  • 在确定了上学的地点和大学之后,才是考虑专业。选择专业有很多客观的考虑因素,不同家庭条件的学生,对这些因素重要性的考量应该是不同的。

我个人也比较赞同 “城市>大学>专业” ,主要是局限于就业方面:

  • 城市最优先。大城市经济好、资源配置好、实习/就业机会多、薪资待遇好。反正同档次学校尽量考虑大城市 排名差点也无妨。不同档次的话,大城市211>小城市985,大城市普通一本>小城市211。虽然房价高,可能短时间内买不起,但现实是很多小地方的房价也很高,不是吗?
  • 学校优先于专业。 好多人事招人,都是先按学校排名筛选一遍。你一般介绍自己也只会说你是xxx大学毕业,不会介绍自己是什么专业。而非本专业的学生,一般情况也无从得知你这个专业是强是弱。
  • 专业也很重要。但是,学校教的专业知识,往往会落后于社会实践,专业设置的合理性也需要社会检验。在学校学习到的知识,于工作有用的并不多。而且专业是可变通的,你在某地某校读了一学年,感觉不合适但也没办法更换。但你读了一个专业,感觉没前景或不喜欢,是有渠道更换的,或修其它的学位,或去旁听其它专业课,考别的行业证件,这些都是可以稍微调整的。

当然,“城市>大学>专业” 并不适用所有人,不同的考生情况不一,请根据自身具体情况填报志愿。

最后附上网上流传的十大口诀:

  1. 家里有钱,学校优先。学习什么无所谓。
  2. 家里有官,专业优先。考公进厂有的选。
  3. 农村学生,城市优先。四年大学识世界。
  4. 独立学生,外省优先。沿途风景会更美。
  5. 内向学生,本省优先。知根知底更无畏。
  6. 学霸学生,学校优先。考研出国再发展。
  7. 线上学生,进档优先。专科本科差距大。
  8. 中档学生,专业优先。不做凤尾做鸡头。
  9. 普通学生,技术优先。便于毕业找工作。
  10. 特长学生,兴趣优先。发挥优势促发展。
分享

码中人
作者
码中人
Web Develop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