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侯世达作品简介

 ·  ☕ 4 分钟

道格拉斯·理查·郝夫斯台特(英语:Douglas Richard Hofstadter,1945年2月15日-),中文名侯世达美国学者、作家。他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意识类比、艺术创造、文学翻译以及数学和物理学探索。

侯世达出生在美国纽约市,父亲是诺贝尔奖得主、物理学家罗伯特·霍夫施塔特,在斯坦福大学担任教授。侯世达在大学校园中长大,1958年到1959年间在日内瓦国际学校上学。1965年,侯世达以数学优等成绩从斯坦福大学毕业,1975年又在俄勒冈大学获得了物理学博士学位。

侯世达是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文理学院认知科学杰出教授,主管概念和认知研究中心。他本人和他辅导的研究生组成“流体类推研究小组”。1977年,侯世达原本属于印第安纳大学的计算机科学系,然后他开始了自己的研究项目,研究心理活动的计算机建模(他原本称之为“人工智能研究”,不久就改称为“认知科学研究”)。1984年,侯世达受聘于密歇根大学,任心理学教授,同时负责人类认识研究。1988年,他回到印第安纳大学,任“文理学院教授”,参与认知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两个学科,同时还是科学史和科学哲学、哲学、比较文学、心理学的兼职教授,当然侯世达本人表示他只是在名义上参与这些系科的工作。2009年4月,侯世达被选为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,并成为美国哲学会会员。

侯世达因其著作《哥德尔、埃舍尔、巴赫》获得普利策奖(非小说类别) 和美国国家图书奖(科学类别)。

《哥德尔、埃舍尔、巴赫:集异璧之大成》(Gödel, Escher, Bach: an Eternal Golden Braid),由Basic Books出版社在1979年出版的。这本书的二十周年版本在1999年发行,而且由侯世达加上新的前言。《集异璧之大成》(ISBN 7-100-01323-2)是商务印书馆在1996年出版的根据1995年英文版翻译的中文版。本书的英文副标题意译为“一条永恒的金带”,其首字母与哥德尔、埃舍尔、巴赫三人的英文名字首字母GEB相同,而商务印书馆中文译本的副标题中的“集异璧”则与GEB谐音。 本书一共有两篇,上篇译为“集异璧 GEB”,下篇译为“异集璧 EGB”。 本书主要讲述了逻辑学家哥德尔,艺术家埃舍尔,和作曲家巴赫的创造性的成就怎样交织在一起。正如作者所说:“我认识到,哥德尔、埃舍尔和巴赫只是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一样相同的本质。我尝试重现这种本质而写出这本书。”

此书在深层次上并非研究这三个人。那只不过是通往该书中心主题的其中一条路——侯世达在序言指出:“到底文字和思想是否依从俱形式的规则?这正是此书的中心问题。”(Do words and thoughts follow formal rules, or do they not? That problem is the problem of this book.)

人类大脑中的每个概念都源于多年来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一长串类比,这些类比赋予每个概念生命,我们在一生中不断充实这些概念。大脑无时无刻都在作类比。类比,就是思考之源和思维之火。 我们的大脑是如何工作的?所谓的类比到底是什么?我们是怎么在截然不同的情景间建立起联系的?类比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着怎样的作用?在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中,类比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? 《表象与本质》深刻地丰富了我们对心智的理解,引领读者进入语言、思想和记忆的多彩情境,逐步揭示出隐藏的认知机制。而认知的核心就是:我们总是无意识地联系过往经验作类比。《表象与本质》对人类的思考提出了一个彻底且令人震惊的新解释。

当我们开口说 :“我……” 我从哪儿来?意识是什么?自由意志是幻象吗? 我与你是绝然分离的吗?死亡意味着一切的终结? 自我、灵魂、意识、“我”,是否纯然从物质中诞生? 意识可以复制吗?机器会困惑吗?机器能够知道自己困惑吗? 《我是个怪圈》认为自我和意识的本质是一种“怪圈”,它作为一种抽象反馈寓居于我们的大脑。全书融合哲学、语言学、心理学、认知科学、计算机科学、脑科学和数学哲学,讨论了在哥德尔不完备性定理中得到充分说明的自我指涉(self-reference)如何刻画了我们的心智。

分享

码中人
作者
码中人
Web Develop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