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to view the contents

如何评价吴军博士新书《脉络》?

 ·  ☕ 5 分钟

吴军博士作为计算机专家,写起“认知”也很有一套。光2023年,就出版了5本著作,可谓高产似母猪。

吴军(前Google高级资深研究员、畅销书作家、硅谷风险投资人、高山书院学术管理委员会成员)百度百科

吴军作品年表

书名很有意思,都是比较抽象的名词。如《富足》、《见识》、《格局》、《态度》、《卓越》、《境界》等。有业界人士评价,吴军博士如再出新书,将无词可用,势必会染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。

吴军作品系列

但是,业界人士大大低估了一个博士的词汇量了。2024年,吴军博士再出新书,取名《脉络:小我与大势》。所以,思路要打开,认知不一定非得《底层逻辑》、《情绪价值》,随便一个抽象名词,都能写出一本书。

《脉络:小我与大势》


我第一时间买了《脉络》。放在厕所里,每次上厕所,翻一翻。这样,有一搭没一搭,也算是看完了。

个人觉得这本书,充斥着错误认知,陈词滥调,语言空洞,逻辑混乱。很多地方前言不搭后语,让人摸不着头脑。我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。

错误史观

书中第8页。吴军博士说:

不仅历史人物左右不了历史,很多所谓的重大历史事件,放在较长的时间段来看,其实影响力也不是那么重大。我经常举午战争的例子。在当时,日本吸收了西方的经验进行了改革,而清政府没有顺应历史潮流,所以甲午战争后,日本完胜成为世界强国,清朝完败,割地赔款,受尽屈辱。因此,总有人觉得那场战争决定了两国不同的命运,也总有人不断总结那前后几十年两国的经验教训。但是100年之后再回头看,中国经济发展早已全面超越日本,双方在世界上的地位基本上回到了战争之前各自有的位置。换句话说,那场战争的经验教训其实对后来两国的发展帮助不大。

我的妈啊,一句轻飘飘的“那场战争的经验教训其实对后来两国的发展帮助不大。”。真是一口老血差点没喷出来。

我们来看看中日甲午战争的影响吧。

甲午战争 - 维基百科,自由的百科全书

1895年4月17日,清朝与日本签订《马关条约》,标志着甲午战争的结束。条约的主要内容有五点:

  • 中国向日本赔款白银两亿两(相当于当时清政府一年的GDP)。
  • 中国割让辽东半岛、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给日本。
  • 中国开放沙市、重庆、苏州、杭州为通商口岸。
  • 中国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投资办厂。
  • 中国彻底放弃对朝鲜的宗主权,承认朝鲜独立。

日本方面: 甲午战争使日本获得了巨额赔款和战略资源(如台湾),极大地增强了其国力,并为其后来的殖民扩张奠定了基础。日本在战争后进一步巩固了明治维新成果,成为东亚新的主导力量。

甲午战争是日本从“被压迫国”向“压迫国”过渡的转折点,因此在日本近代史上是一次划时代的战争,具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相匹敌的意义。
——藤村道生

中国方面: 甲午战争后,清政府的失败引发了中国内部深刻的反思,直接催生了百日维新、戊戌变法和后来的辛亥革命。甲午战争不仅打击了清政府的威信,还加速了中国近代化进程和现代化的步伐。战争的失败让中国认识到自强的重要性,从而推动了后来的一系列改革和革命运动。

吾中国四万万人,无贵无贱,当今日在覆屋之下,漏舟之中;如笼中之鸟,牢中之囚;为奴隶,为牛马,为犬羊,听人驱使,听人宰割。此四千年中二十朝未有之奇变。
——康有为

所以,吴军博士的这个观点和论述都是错得离谱。甲午战争对中国和日本的影响是深远的,不容忽视。这是一个错误的历史观。如果中日甲午战争日本输了,中国赢了。世界格局同样会发生巨大的变化。这是历史的必然。

前言不搭后语

我刚拿到书的时候,看完封面封底,就引起不解。封底有几段总结的话。

封底

脉络封底

历史不过是一些验证自己思想的数据,如果一个人对于现实的看法得不到历史数据的验证,通常是大错特错。反过来,在历史上被验证的经验,在现实中却未必管用。

我不是抠字眼啊,单纯觉得“反过来”这个词,用得怪怪的。不信你用人工智能续写,得到的肯定不会 是后面这个句子。

反过来
反过来

社会章节-我们生活的变化是渐进而缓慢的

大家没有了恐惧感,活得扬眉吐气

以上是吴军博士为了论证历史是连续的,举了一个例子。也是论据和结论不搭的一个例子。这个例子,我看了半天,也没看懂。这是想怎么写,就怎么写吗?

其实,也没有说历史是不连续的。这就是典型的自己树靶子自己打,废话文学。

陈词滥调

不要高估了近期的变化而低估了长期的演变。

不要高估了近期的变化而低估了长期的演变

看到这个标题,20多年前我高中班主任就跟我说过。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,吴军博士也拿来用了。这就是陈词滥调。

变化不一定是好的,也可能是坏的。

变化不一定是好的,也可能是坏的

看到这样的标题,你一定会无力吐槽。也无法反驳。因为这是真理。

这类陈词滥调,书中有很多。这不光是吴军博士的问题,也是大多数认知、成功学、心理学类书籍的通病。这类书籍,往往是一本书写了一百遍,一百本书写了一遍。

历史上只发过一件事

吴军博士历史观上最重大的观点,就是“历史上只发生过一件事”。而这一件事,就是工业革命。这个观点,先不说对错。但是这个观点,已经被吴军博士反复的提到,可以说是不停的在自我重复。

【一刻talks】现代人能活到80岁,都要感谢工业革命 bilibili

语料拼凑

吴军老师在《脉络》中,反复的Cue自己别的书。而书中的很多案例,也出现在他的其他书中。其实,这也是可想而知的。毕竟,一个人的学识和经历是有限的。要针对不同的主题写书,很难不重复。

所以,似乎就是吴军博士在自己的有限的思想和观点语料库中,能过Chatgpt的方式,拼合在一起而形成的。

总结

个人觉得《脉络》这本书,不值得一看。

吴军博士可能是在模仿凯文凯利,只可惜他没有凯文凯利的思想深度和前瞻能力,甚至连总结历史规律的后见之明都没有。

分享

码中人
作者
码中人
Web Developer