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书友群推荐《崖山》,是一部很好的通俗历史作品,推荐给大家。
简介
崖山海战,是一场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著名战役。
崖山屹立于今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南海中,数千年间海潮出入,曾为镇戍要地。1279年,蒙古军队与南宋军队在广东新会崖山海面上,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海战,最终南宋军队落败,陆秀夫负末帝赵昺投海殉国。标志着宋王朝的灭亡。
《崖山》以历史中的十二个地名(蔡州、钓鱼城、鄂州、上都、益都、泸州、襄阳、大都、丁家洲、临安、崖山和零丁洋)为线索,自1234年“端平入洛”开始,一直写到1279年南宋灭亡,时间跨越了近五十年。
书中分两条主线,一条线探讨南宋何以灭亡,另一条线探讨元朝何以崛起,同时从政治、外交、文化、军事等多元视角,生动地描写了从蒙宋灭金到崖山海战的整个过程,襄阳鏖战、临安出降、南宋灭亡,以及最后的文天祥之死,描写得恢弘而悲壮。作者用缜密、细腻的文笔描写了忽必烈、蒙哥、王文统、阿合马、吕文焕、贾似道、刘整、文天祥等诸多历史人物的命运和选择,力求还原一段真实的历史情境。
作者
张明扬,作家,历史写作者。阅读、研究和写作历史近二十年,著有《弃长安》《入关》《此史有关风与月》《天命与剑》《非常之人》《纸上谈兵》等历史作品,多次获得国内各大书榜推荐。《入关》入选第二届“文景历史写作奖”十强。
多元视角看历史
作者在后记中写道:“历史不能由单一情绪主导。多元的历史叙事,是我写作《崖山》这本书的初衷之一。”所以书中分两条主线,一条线探讨南宋何以灭亡,另一条线探讨元朝何以崛起。
历史要有多元叙述,那读历史的人也要有多元的视角。
重文轻武,是宋朝建立后,由宋太祖定下的国策。这样可以防止武将军阀化,避免武将藩镇割据。但军事上必然疲软,难以对抗辽朝、金朝及元朝,被挨个揉搓。
所以,如果带入宋朝的视角,就会很憋屈。就像是一个文弱书生,被强盗欺负,却只能忍气吞声。比看国足比赛还难受。
但本质上而言,元与南宋从来就不是同一个体量的对手。
而可怜之朝必有可恨之处。南宋的文人士大夫是“平时袖手谈心性,临危一死报君王”,而能打的武将又得到重用。
军神孟珙
南宋虽然军事上疲软,但也有一些军事上的奇才。比如余玠和孟珙。
余玠任蜀帅十年,功盖海内,引发了宋理宗与宰相谢方叔的疑忌与防备。宝祐元年(1253年)五月,宋理宗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,突然以金牌密令召余玠还朝。五十六岁的余玠闻讯后,自度已失去宋理宗的信任,愤懑成疾,愈不自安,于同年七月暴卒。《宋史·余玠传》还记录了一条所谓的传闻:余玠可能是服毒自尽,“或谓仰药死”。余玠亡故后,“蜀之人莫不悲慕如失父母”。
孟珙在南宋军中威望之高,可能仅次于宋高宗朝的“中兴四将”(岳飞、韩世忠、张俊、刘光世)。孟珙入援黄州时,守军竟齐声高呼:“吾父来矣。”
宋蒙战争中,宋军难得的胜绩多为守城,能够在攻势作战中连续挫败蒙军主力的唯有孟珙。江陵危急,宋理宗诏诸军救援,众将一致认为无人比孟珙更合适。孟珙不负众望,亲自带兵连破蒙军二十四座营寨。
孟珙带兵朴实无华,合乎人情天理:皇上赏赐财货,孟珙尽数转赠众将,甚至还自己掏钱加码;军队连日苦战后伤病满营,孟珙增派医生赴军营现场治疗;士大夫、老军官和退役兵卒前来拜见,孟珙一视同仁,热情接待;孟珙不讲排场,军中仪仗只设鼓旗,自奉甚俭,《宋史·孟珙传》记载他“远货色,绝滋味”;孟珙军中与部下议事,言人人殊,集采众长,让每个人都感觉自己的意见被充分尊重。
在宋军整体颓丧、军纪败坏,乃至彻底丧失进取心的大环境之下,孟珙的横空出世虽无力回天,但他是宋军军队最后的荣耀,是为“军神”。
淳祐六年(1246年),先降宋继而叛宋降蒙的前金军将领范用吉暗中联络孟珙,有意反正。孟珙喜出望外,即刻奏报朝廷。谁料宋理宗驳回,除了忧虑招降纳叛会引发蒙古方面不满,以及猜疑金人来归的传统考量,提防孟珙势力膨胀可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。
被拒后,素有收复中原之志的孟珙心灰意冷,长叹称:“三十年收拾中原人,今志不克伸矣。”自此悒郁成疾,于淳祐六年(1246年)九月病逝于江陵,时年五十一岁。
一代将星,就此陨落。
**世无秦桧,但孟珙和余玠都遭遇了与岳飞类似的“莫须有”。**可见,防范武将在南宋仍是一条须臾不可忘的祖宗家法,所谓“自毁长城”,更像是一种求仁得仁的制度惯性。
野史的逻辑
最近流行的梗:正史不一定正,但野史一定够野。《崖山》也拆解了一些野史。
宋恭帝赵㬎,南宋第七代皇帝,在位2年,宋度宗六子。他是全皇后所生,是宋端宗赵昰之弟,宋末帝赵昺兄,即位前封嘉国公、左卫上将军等,也是宋朝的倒数第三位皇帝。1276年2月领宋室投降元朝后,封为瀛国公,而继位的宋端宗为他上尊号孝恭懿圣皇帝,无庙号与谥号。之后他被迫在吐蕃剃发出家,最后被赐死,享年53岁。
赵㬎死得不明不白,但一则离奇的传说为他复了仇。这则传说最早见于元末隐士权衡的《庚申外史》:赵㬎在甘州白塔寺出家为僧,娶了一个回回女子为妻,后生一子。谁料元明宗和世后来路过白塔寺见“龙文五彩气”,就将该母子都带回宫,这个婴儿就是后来的元顺帝妥欢帖睦尔,其生父实是赵㬎,而非元明宗。这个传说荒诞不经,广为流传。清代大史学家赵翼在《廿二史札记》中还煞有介事地考证了一番。
陈学霖先生也考证过一则流传于蒙古人中的历史传说。据这则名为“元太子·真太子”的传说:朱元璋在1368年攻陷北京时,在后宫里发现了元顺帝没来得及带走的“小皇后”,朱元璋被其美色所惑,就决定娶她为妻。但朱元璋并不知道,“小皇后”此时刚刚怀了元顺帝的孩子,这个孩子也就是朱棣。多年后,“元太子”朱棣在靖难之役中夺
得皇位,皇统遂重归蒙古黄金家族。
这两则传说的故事脉络基本一致,背后的逻辑都是以荒诞传说来消解亡国之痛。
“金有拐子马,宋有麻扎刀;金有金兀术,宋有岳元帅;金有狼牙棒,宋有天灵盖。”
宋人有春宫画《尝后图》,描绘孟珙灭金时强奸金国徒单皇后。王国维等认为此事为宋人臆想,无关孟珙。这也是被金人欺负久了,而引发的心理补偿。
崖山之后无中国?
随着短视频和网文的兴起,“崖山之后无中国”的说法甚嚣尘上,许多不熟悉历史的人对此深信不疑。近年来学术界涌现出多篇文章对此进行驳斥。如罗玮发表于《历史评论》2021年第4期的《驳“崖山之后无中国”说》一文指出:“崖山之后无中国”的提法,本质上是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舆论支撑而臆造出来的说辞。内藤湖南等人刻意将中国狭隘化为汉族政权,再把汉族与蒙古、满洲在叙述上隔离开来,把中国与辽、金、元、清等中国北方民族建立的王朝隔离开来。特别强调“外来民族的侵入”是维系中国历史悠久的原因,是中国人民“非常幸福的事”。以此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所谓的“合理性”与“合法性”。
崖山只是南宋的终点,在此之后,中华文明赓续不绝,中华气概源远流长。崖山之后,并非无中国。崖山之外,是更大的世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