前段时间写了两篇关于“语言腐败”的文章:
反响热烈,引发了不少讨论。今天来聊一聊语言腐败的首要现象:代指泛滥。
代指泛滥
什么叫“代指”?指我们在讨论一个具体的人事物时,不直呼其名,而是使用了一个模糊的代词来代替它。这种风气在网络上尤其严重。
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:
名词 | 指代事物 / 含义 | 例句 |
---|---|---|
东大 / 龙国 | 网络上对中国的戏称(“东大” 非具体大学,为泛称;“龙国” 因龙是中国文化象征) | 网友调侃:“龙国基建速度,全球都得服!” |
鹰酱 / 艾美丽卡 | 对美国的戏称(“鹰酱” 取鹰为美国象征 + 动物化调侃;“艾美丽卡” 为 America 谐音) | “鹰酱又搞贸易限制,网友都在看笑话。” |
大鹅 / 大毛 | 对俄罗斯的戏称(“大鹅” 为动物化调侃;“大毛” 源于 “毛子” 旧称衍生,无恶意) | “大毛的天然气,欧洲冬天离不了啊。” |
脚盆鸡 | 对日本的戏称(“脚盆” 为 Japan 谐音,“鸡” 为动物化调侃,含轻微调侃意味) | “脚盆鸡的动漫产业,确实有两把刷子。” |
袋鼠国 | 指澳大利亚(因袋鼠是澳大利亚代表性动物) | “袋鼠国的羊毛制品,质量一直不错。” |
三哥 | 对印度的戏称(网络流行称呼,无明确贬义,为泛称) | “三哥的电影,歌舞元素真是标配。” |
川建国 | 网友对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戏称(调侃其政策被认为 “间接帮中国发展”) | “川建国又发推特,网友都在等他整活。” |
拜振华 | 网友对美国现任总统拜登的戏称(模仿 “川建国” 命名逻辑,带调侃意味) | “拜振华的演讲又忘词,评论区笑声一片。” |
泽圣 / 司机 | 对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的戏称(“泽圣” 为部分网友调侃;“司机” 为姓氏谐音) | “泽圣最近又在求援,国际舆论分歧挺大。” |
鱿鱼 | 网络谐音词,指代 “犹豫” | “别鱿鱼了,这事儿赶紧定下来!” |
版本 T0 | 游戏术语,指当前版本中强度最高、优先级最高的角色 / 阵容 | “这英雄是版本 T0,选他准没错。” |
小仙女 | 原指可爱女生,现多含贬义,指矫情、不讲理的女性 | “那小仙女买东西不满意就撒泼,店员都怕了。” |
集美们 | 网络流行语,“姐妹们” 的谐音,女生间的亲切称呼 | “集美们,这款口红巨显白,快冲!” |
集帅们 | 对应 “集美们”,指 “兄弟们”,男生间的调侃称呼 | “集帅们,今晚球赛谁赢了?” |
海王 | 指暧昧对象多、关系混乱的人(像海洋一样 “养鱼”) | “他是个海王,同时聊五个女生都不慌。” |
殉了 / 寂了 | 网络用语,指 “凉了、没了、失败了” | “这项目资金断了,彻底殉了。” |
沪爷 | 对上海部分有优越感男性的调侃称呼 | “沪爷开口就是‘阿拉上海’,优越感拉满。” |
老登 / 中登 / 小登 | 东北方言,分别指老头、中年男人、小伙子(“老登” 有时含贬义,“中登 / 小登” 偏中性) | “楼下老登下棋总耍赖,大家都爱逗他。” |
凤凰男 | 指出身农村、靠努力在城市立足,但可能带陋习或家庭负担重的男性 | “他是典型凤凰男,工资全给家里,自己过得很省。” |
蚂蝗男 | 指像蚂蝗一样依附他人(尤其经济上依赖伴侣)的男性 | “她对象是蚂蝗男,房租都要她出。” |
扶弟魔 | 指过度补贴弟弟、牺牲自身利益的女性 | “她工资全给弟弟买房,典型扶弟魔。” |
普信男 | 指 “普通又自信” 的男性(含贬义,指自我感觉过好) | “他月薪三千还嫌女生要求高,真是普信男。” |
直男 | 指性取向为女性的男性,也指思想传统、不懂女生心思的男性 | “他是直男,送礼物只送键盘,完全不懂口红。” |
小镇做题家 | 指出身小镇、靠刷题考试进名校,但缺乏综合素质的人 | “他是典型小镇做题家,考试厉害,社交却很笨拙。” |
帽子叔叔 | 对警察的亲切称呼(因警察帽子有辨识度) | “迷路了找帽子叔叔帮忙,很快就找到了家。” |
雪糕刺客 | 指看似普通但价格昂贵的雪糕(结账时 “刺” 人) | “便利店拿了支雪糕,结账 20 块,又是雪糕刺客!” |
上岸 | 指通过考试、求职等达成目标(如考研、考公成功) | “备考三年,他终于上岸公务员了。” |
妈宝男 | 指过度依赖母亲、凡事听母亲话的男性 | “他啥都问他妈,典型妈宝男,根本没主见。” |
yyds | 网络流行语,“永远的神” 缩写,表极致赞美 | “梅西进球了!他真是足球界 yyds!” |
solo / 母胎 solo | “solo” 指单身;“母胎 solo” 指从出生到现在一直单身 | “他母胎 solo 二十年,情人节只能宅家。” |
蹲坑 | 指上厕所;也指等待机会(如蹲优惠、蹲名额) | “我在蹲坑等直播间发券,手速一定要快!” |
牛马 | 自嘲语,指像牛马一样辛苦劳作的人 | “每天加班到半夜,咱就是公司的牛马。” |
社畜 | 自嘲语,指被工作压榨、像牲畜一样忙碌的上班族 | “闹钟一响,社畜的一天又开始了。” |
社恐 | “社交恐惧症” 缩写,指害怕社交、回避社交的人 | “他是社恐,聚会时全程躲角落玩手机。” |
社牛 | “社交牛掰症” 缩写,指擅长社交、不怕生的人 | “她是社牛,和陌生人聊五分钟就能成朋友。” |
I 人 E 人 | 源于 MBTI 人格测试,“I 人” 指内向(Introvert);“E 人” 指外向(Extravert) | “聚会时 E 人在活跃气氛,I 人在默默干饭。” |
city walk | 意为 “城市漫步”,是一种流行的休闲方式,指在城市中无特定目的地漫步,感受城市的街道、建筑、文化氛围和日常生活气息,注重体验过程而非打卡式游览。 | 周末天气正好,和朋友约了场 city walk,沿着老街区发现了好多宝藏小店。 |
打工人 | 上班族的自嘲称呼,强调工作的辛苦与无奈 | “早安打工人!今天也要为工资奋斗!” |
早八人 | 指需要早上八点上课 / 上班的人(含自嘲意味) | “早八人不配睡懒觉,闹钟七点就得响。” |
班味 | 指长期上班后身上的疲惫、麻木气质 | “他才工作半年,班味就这么重了,眼神都没光了。” |
同人 | 基于原有作品创作的衍生作品(如小说、漫画、视频) | “这篇《甄嬛传》同人小说,写得比原著还上头。” |
卷王 | 指在竞争中过度努力、“卷” 到极致的人 | “他凌晨三点还在刷题,真是我们班的卷王。” |
建模 | 指建立模型(如 3D 建模、数学建模、游戏角色建模) | “他学建模的,做的虚拟偶像超逼真。” |
吃建模 | 指作品 / 角色靠建模质量吸引人(尤其游戏、动画) | “这游戏剧情一般,全靠吃建模火起来的。” |
吃经济 | 指竞争中依赖经济优势(如游戏、商业) | “这战队打比赛不拼操作,就靠吃经济碾压对手。” |
CEO | 首席执行官,公司最高行政负责人 | “他从实习生做到 CEO,用了整整十年。” |
主理人 | 品牌 / 店铺的主要负责人(多见于潮流、文创领域) | “这家独立书店的主理人,每周都办读书会。” |
六公主 | 指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(CCTV6),因播放安排灵活、紧跟热点被网友戏称 | “六公主又调皮了,节日总放‘应景’电影。” |
天龙人 | 网络用语,指有特权、优越感强的群体(源于动漫,现指现实中特权阶层) | “某些小区业主仗着有钱就欺负人,活像天龙人。” |
某宝 / 某东 / 拼夕夕 / 绿色软件 | 分别指淘宝、京东、拼多多、微信(因平台图标 / 特性简称) | “买衣服上某宝,买家电上某东,薅羊毛去拼夕夕,聊天用绿色软件。” |
殖人 | 网络用语,带有贬义,指崇洋媚外、认为外国一切都好,甚至依附外国价值观的人,含对 “殖民心态” 的讽刺。 | “他总说国外啥都比国内好,被网友骂成殖人。” |
润人 | 网络流行词,“润” 源自英语 “run” 的谐音,指为了更好的生活、发展机会等原因,通过移民、留学等方式离开原居住国(通常指中国)前往其他国家定居或生活的人,带有一定的调侃或中性色彩,具体情感倾向需结合语境判断。 | 他一直计划着出国留学后留在当地,身边朋友都笑称他是 “润人” 代表。 |
… | … | … |
代指的几种形式
-
缩略/变形/谐音:将原本的名称进行缩写、变形或谐音化,使其变得隐晦或带特定情感色彩。
例:“内娱”(内地娱乐圈)、“润”(Run,指移民/跑路)、“蚌埠住了”(谐音“绷不住了”)、“绝绝子”(形容极致)。
-
特征/事件指代:用人物或事物的某个显著特征、标志性事件、作品角色名甚至数字来代替其本名。
例:“208万”(代指高片酬艺人,源于某明星日薪传闻)、“六公主”(代指CCTV6电影频道)、“那个不能提名字的人/伏地魔”(代指被封杀的公众人物)、“小仙女”(代指特定类型或引起争议的女性)。
-
隐喻/象征化: 使用比喻、象征或高度抽象化的词汇来指代。
例:“电子咸菜”(代指轻松无脑的短视频/网剧)、“赛博朋克”(有时被泛化指代某种科技感或混乱感)、“打工人”(泛指所有上班族)。
-
圈层黑话/梗:特定社群内部创造并流行的、圈外人难以理解的指代。
例:版本 T0(游戏术语,指当前版本中最强的角色或装备)、“邪修”(源自二次元文化,指通过非常规手段达成目标的人)、“建模”(原意为3D建模,现多用于形容颜值高的女性)。
何谓“泛滥”?
“代指”并不是不可以。指鹿为马、指鼠为鸭都可以,但问题在于,代指泛滥成灾,已经严重影响了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。
今天就谈最近比较流行的三个词:
建模
建模,本意是使用软件构建出具模型,而在互联网上,建模却因为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原因,成为了一种和颜值挂钩的概念。
比如建模脸,指的是长相标准符合大众审美,五官比较立体,就像游戏建模里出来的一样。再加上很多博主为了提升自己的网感,故意使用建模来替代颜值等词汇,也让建模这个词成了颜值的代名词。
所以,吃建模,也就是对颜值要求较高,需要靠颜值征服的意思。
邪修
邪修出自仙侠、玄幻类小说及二次元文化,原指修炼邪道功法或采用不正当手段进行修行的人。网友口中的邪修则指生活中通过非常规甚至有点离谱的方法,简单高效地达成目的。
主理人
主理人原指品牌或店铺的主要负责人,现多用于潮流、文创等领域。因其含义模糊,常被用作“老板”、“负责人”的代称,甚至泛指任何管理者。
建模这个词,就像好多网友的网名一样,xxx吴彦祖,xxx陈冠希,xxx彭于晏,是颜值的新说法。这个词是可以理解的,但理解路径比较长,而且容易引起误解。所以,也只会流行一段时间。
“邪修”指“非常规解决方案”,还真没有别的词可以替代。现在仙侠小说、玄幻小说、二次元文化都很流行,邪修这个词应该会流行较长时间。
“主理人”这个词,已经流行过很长时间了,今年出圈原因主要是被调侃。大家很讨厌这个词,于是就做视频恶心它。结果,又让这个词最后火了一把。
代指泛滥的危害
“代指泛滥”虽然有其生存土壤和特定功能,但也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:
-
增加沟通成本与理解门槛:
- 核心缺点: 最大的问题是制造了巨大的信息壁垒。不了解特定代指含义的人(新网民、圈外人、不同年龄层的人)会感到困惑、茫然甚至误解,严重阻碍了有效沟通和信息传播。公共讨论空间被割裂成无数个小圈子。
-
信息模糊化与准确性下降:
- 指代不清: 很多代称本身含义模糊、歧义丛生(如“小仙女”在不同语境含义完全不同)。同一事物可能有多个不同的代称,或者同一个代称在不同语境指代不同事物。这导致信息传递不精准,容易引发误解和争论。
-
助长思维惰性与标签化:
- 简化认知: 过度依赖代称,特别是那些带有强烈情感倾向或刻板印象的代称(如“圣母”、“杠精”、“普信男”),会阻碍人们对复杂人物、事件进行深入、理性、多维度的思考,容易陷入简单化、标签化的认知陷阱。
-
消解严肃讨论与公共理性:
- 解构严肃性: 当严肃的社会议题、公共人物、历史事件被大量戏谑化、梗化的代称包裹时,讨论的严肃性和深度会被消解,不利于形成理性的公共讨论氛围。
-
加速语言污染与记忆断层:
-
语言混乱: 大量短暂、随意、缺乏生命力的代称充斥网络,造成语言的混乱和污染,削弱了语言的规范性和表现力。
-
历史理解障碍: 未来回看现在的网络记录,大量依赖代称的表达会让后人难以准确理解当时的语境和所指,造成历史记忆的断层和误读。
-
-
可能成为网络暴力的工具:
- 隐蔽攻击: 一些贬义、侮辱性的代称(如某些针对特定群体的黑称)为网络暴力提供了更隐蔽的包装,使其更难被识别和追责。
原因分析
“代指泛滥”并非偶然,其背后有多重驱动因素:
-
规避风险与审查:
- 核心原因: 在敏感话题或涉及争议人物、事件时,使用代称是规避平台审核、关键词屏蔽甚至法律风险的有效手段。直呼其名可能被限流、删帖或封号。
-
构建圈层身份与认同:
- 社交需求: 使用特定的代称、黑话是进入和融入某个网络社群(如饭圈、游戏圈、亚文化圈)的“通行证”。它能快速区分“圈内人”和“圈外人”,强化群体归属感和认同感。知道并正确使用这些代称,意味着你是“自己人”。
-
表达特定情感与立场:
-
情感宣泄: 代称往往带有强烈的褒贬色彩或戏谑意味(如“208万”的讽刺、“小仙女”的戏谑或贬义)。使用代称可以更直接、更隐晦(有时是更安全)地表达不满、嘲讽、喜爱或特定立场,有时比直呼其名更具情绪冲击力。
-
距离感: 对不喜欢的对象,使用代称可以制造一种心理距离和疏离感。
-
-
追求新奇、趣味与传播性:
- 网络文化特性: 网络语言天然追求新鲜、有趣、有梗。创造和使用新颖、幽默、形象化的代称,比直接使用本名更有趣、更具传播力,容易形成网络迷因。
-
从众心理与语言惰性:
- 习惯养成: 当某种代称在特定语境下被广泛使用后,很多人会不自觉地跟随使用,形成习惯。同时,在快速滚动的信息流中,人们倾向于使用更简短、更“省力”的表达方式,即使它不够精确。
总结
“代指泛滥”是网络环境下规避风险、寻求认同、表达情绪和追求传播效率的产物,有其特定的功能性和适应性。然而,其代价是高昂的沟通成本、模糊的信息传递、浅薄化的思维倾向以及对公共讨论空间的侵蚀。它像一层迷雾,虽然有时能提供短暂的庇护或趣味,但长期笼罩下,终将损害语言本身的清晰度、思想的深度以及社会沟通的有效性。在享受网络语言创新的同时,警惕“代指泛滥”的弊端,努力保持语言的准确性和沟通的开放性,是维护健康网络生态的重要一环。
就我个人而言,年纪越大,越来越严肃。当然,我并不是排斥新词新话,只是架不住有些词实在太无聊,比如:“蓝瘦香菇”、”打Call“、”Low“等。相反,看到新词我都会认真的推敲它的含义和用法。
关于“代指”,我是非常不主张的,如果它有名字,就应该叫它本名。比如“杨景媛”、“李欣莳”、“蒋雨融”、“董袭莹”、“那尔那茜”、“黄杨钿甜”等优秀女性,你可以为它添加一些形容词,但完全不用避讳。
所以,我最想说的是,“代指泛滥”、“新词泛滥”是网络语言的通病,这个并不可怕,但如果我们不假思索的就按受并跟风使用,才是最可怕的。